90后工科男休学到非洲当建筑工 9个月只休4天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2648发表于2016-04-18

[摘要] 出生于1992年的刘明,是武汉纺织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给排水专业2012级学生。大一时,他成绩综合排名全班第一,大二时综合排名全班第三,是公认的学霸。可在一年前的大三下学期时,他做了个令人惊讶的决定,申请休学去非洲当建筑工。



                   图为:刘明所在公司帮当地居民挖排水沟

刘明的话得到了他的工友李能强的证实。昨晚,记者通过越洋电话,联系上还在安哥拉打工的李能强,一个30多岁的新洲小伙。他说,工地上都是8到12人住一间宿舍,床是上下铺。由于宿舍地势较低,有几次下大雨,宿舍被水淹了,下铺都浸泡在水中,他和刘明就抱着被子,在本来是用于置放物资的上铺坐了一晚。“初到工地,我想打退堂鼓,但没法逃啊。再怎么不适应,也得既来之,则安之。”刘明告诉记者,每年5月,罗安达雨季刚过,气候很是清爽,蓝天白云,看到那些异域风情,心情也会愉悦起来。慢慢地,他便习惯了。

9个月里只休息4天

安管道开卡车啥活都干

刚开始,刘明和普通农民工一样,每天拿着铁锹在太阳底下挖土方,穿的鞋子鞋底特别薄,工地上的砂石硌得脚很不舒服,总是干得大汗淋漓,感觉特别累。再后来,他用所学的知识,学会测量放线、安装管道。也会跑银行取工程款、采购、在电脑上整理建筑资料、开卡车……

每天工作时间是上午6:30—11:30,下午1:30—6:00。工地上的生活很有规律,但也特别枯燥。当地基础设施落后,没有网络、电视,有时候连手机都没有信号。晚上,刘明就学习英语、葡萄牙语,或者玩玩手机游戏,“有时候特别闷得慌,就围着工地转几圈,看看星星。想家的时候,就爬上当地的瞭望塔看看。”

工友李能强介绍,公司负责建设当地居民的安置房,工期特别赶,没有双休日。刘明在那里的9个月,大家只休息了4天:元旦1天,中秋节1天,圣诞节2天。在他看来,“刘明虽然是大学生,但没有架子,肯向只有初中文化的工友们请教技术,还特别能吃苦。”

住的工棚后面,有一大片天然的果树林,种着芒果、香蕉、菠萝,刘明和工友在中午休息时,就经常睡在树下,吃着水果,也别有一番风味。工地上有进口的大米可以做饭,蔬菜可以自己种,饮食上他们还比较适应。

当地比较贫困,治安差,时有华人遭抢劫。工地上有持枪保安,相对安全,刘明和工友一般都呆在工地内。外出采购和去银行办业务时,都有保安持枪随同保护。

有实践经验学习更轻松

在非洲磨练9个月很值得

2016年2月1日,临近春节。完成9个月的“另类实践”后,刘明终于回家了。“看到他回来,我们又高兴又想哭。”姐姐刘慧说,与去非洲前相比,本来很帅的弟弟至少瘦了十几斤,晒成了“黑人”,还有了抬头纹,看着像老了几岁,特别让人心疼。春节期间,为了让他迅速恢复,她还给弟弟买了美白洗面奶,家人总是逼着他多吃点肉。

在家过完年,这学期开学,同班同学今年将毕业,刘明又重新跟着低一年级的学弟学妹一起上大三。“现在听老师讲专业课,看到图纸,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该怎么施工的场景。学透专业理论知识比以前更容易了。”他说,经过近一年在工地上的锻炼,自己可以独立地给施工工地进行管网配水,与人沟通的能力更强了。学习也更有针对性、方向性。“虽然在非洲那段时间过得很艰辛,但我不后悔。”明年大学毕业后,刘明还打算继续参加一些建筑公司的海外项目,在艰苦环境中去历练青春。

[对话]

在艰苦的环境中呆过

以后有啥苦不能吃

9个月的时间里,刘明在安哥拉收获了什么?又有哪些感触?记者采访了他。

记者:在国内当建筑工人也可以锻炼,你为什么非要去非洲?

刘明:艰苦的环境最能磨炼人。如果在非洲那样的环境中,我都能呆下去,以后在国内工地工作,什么苦我都能吃。而且此前我没出过国,也想出去见见世面。当时还有个想法,就是去非洲贫困的地方工作,也可以进行一些志愿服务。

记者:在当地做过哪些志愿服务?

刘明:我们去建安置房,本身就是援建性质的工作。此外,那里居民收入较低,基本没钱治病,有些黑人工友的孩子病了,我就会帮忙送到当地华人医院,免费救治。有空的时候,我还会用铲土机帮当地居民将荒地上的杂草除掉,方便他们播种。

记者:虽然你们的建筑项目是援建性质,但工人也还是有工资吧,你挣了多少钱?

刘明:九个月挣了三四万吧,我今明两年的学费生活费都有了着落,不用父母负担。这也算是“另类实践”的物质收获。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加QQ:2017小小考研团③ 475970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