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备考冲刺:国际形势与外交政策
[摘要] 马上就到考试时间了,在这里为大家带来考研政治最后备考冲刺必看内容:国际形势与外交政策。对有些同学来说,考研政治最难得点莫过于形势政策。那么什么才是我们复习的重点,该看什么内容?小编在这里为大家解答。
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从两大阵营对立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全球,再到两极格局终结、走向多极化的曲折发展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两极格局,结束了资本主义大国主幸世界以及国际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20世纪54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上尖锐对立、军事上全面对峙、经济上封锁与反封锁、意识形态上演变与反演变。64年代后,苏联对外政策中的大国主义朝着霸权主义的方向加速蜕变,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逐渐瓦解。随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球争霸取代了两个阵营的对立。随着一些国家经济政治力量的兴起并迅速上升为对全球具有重大影响的新的战略力量,两极格局受到了冲击和削弱。国际舞台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和大改组的局面,世界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94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存在44多年的两极格局的终结。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清晰。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是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前的较长过渡时期内世界力量对比的基本态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此消彼长,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大国关系新一轮调整互动的主线是既竞争又合作,大国之间的协调合作明显增多,相互关系的务实性和稳定性有所上升,但利益差异不会消失,矛盾与摩擦也不可避免。新兴大国崛起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有利于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西方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在国际体系中仍处主导地位,这一格局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翎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世界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鹅与反霏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由于全球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把世界连成一体。24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世贸组织的建立,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1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2新科技革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新科技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财富的增长速度,促使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和市场;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和生产过程的分解,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新的机会和条件;而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各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降低了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成本,导致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的日益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资本的跨国流动,是资本国际循环与周转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突出,各类风险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上升。这场金融危机再次使我们看到,市场并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
应对全球性危机,需要增进合作。各国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国际经济稳定发展。国际社会还应共同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构建互惠共赢的多边经济体制,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政府和人民将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悟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我们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重视加强国际军事交流,推动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无论是维护世界和平,还是促进共同发展,都要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平等协商,集中各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国家,中国遵循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认真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维护和平的政治基础;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维护和平的经济保障;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要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保安全、以合作化干戈、以合作促和谐,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一新的理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应该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各国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悟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在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在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在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在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要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探索建立和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方针,发展同周边国家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双边和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魔的地区环境。中国不谋求地区霸权和势力范围,不排挤任何国家,将始终秉承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开放包容、同舟共济的“亚洲精神”,永做亚洲其他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互利合作,通过援助和投资等方式,真诚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发展,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和共同利益。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和全球性问题治理,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继续开展同各国议会、政党、地方、民间等各方面交流合作,扩大人文领域对外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中国将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在政治上和谐相处、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取长补短、安全上互相协作,继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