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选择“二战”只为那个最初的梦想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3758发表于2016-03-19

[摘要] 2016考研即将落下帷幕,能够如愿顺利进入心仪的学校自然值得高兴,但如果失败了也不要轻易气馁。让我们结合几位亲历者的经历,一起感受圆梦之途的漫漫艰辛。


近年来,“考研蚁族”、“社会边缘人”等听起来颇有些心酸的词成为了如今执着考研人群的代名词。考研的征途上,总有一些为了梦想而不言放弃的人,这些同学构成了考研中特殊的一道风景,那就是“二战”、“三战”的勇士们。

“二战”是个让不少考生百感交集的词:无奈、痛苦、激动、坚定。挫折的经历让人受到了打击,而梦想的召唤再次催人奋进。一些怀揣梦想的考研学子没有如愿以偿的考入理想院校,内心集聚的所有能量爆发出一句“不甘心”,继续二战,重新坐回自习室,浇灌着梦想之花。

失败的过程并不仅是一种苦难,它还会给你的人生带来多种可能。每一个心存梦想并誓死捍卫梦想的人都是奇迹,造物者也将以你为荣。

拨开雾霾,大胆向前

“知道自己考研失败后,我的感受就是伤心、失望、无奈、孤独。”本科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张同学谈到自己考研失败后的感受时说道,“大学时有实习过,知道法学找工作的困难,所以失败后没想过找工作而是直接选择二战,这次的目标仍然是我们学校。”

人生会有太多的不顺利,也会有太多的不如意。失败自有失败的理由,除了失败后的失望与伤心,我们更应该做的就是总结失败的原因,这样才有可能迎来下一次成功。

“在备考期间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很多事情没处理好,所以在初试中就失败了。如果我现在没能做成什么事情,只是说明我的努力或者其他条件还没达到,这条件包括性格、品质等。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考外校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本科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投资学的杨同学说。

而徐德安则是在复试中失败的,“当时其实很迷茫,室友同学都在找工作,自己一边想考研一边也想放弃去找工作,内心相当浮躁,备考的效率不高,准备不充分。”

失败后选择再次挑战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本科毕业后的同学们自然要考虑工作还是上学等与将来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如果选择二战,那么就意味着又要重新将时间精力投入其中,未来却充满了未知。

“公务员系统和国企对学历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我工作时身边的人大多是硕士及以上学历。为了提高竞争力我决定回来考研,同时也确实觉得本科的知识储备在工作中不够用。”谈到为何在工作一年后又回来考研时徐德安说道,这次他的目标和第一次考研一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系。

关于选择二战考研的原因,其实与当初他们选择考研的原因差不多,只是比普通的考生意愿要更为强烈。“说的情怀一点,就是我一直希望自己能上北大或者清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我就确定要读研。因为高考失误,所以心里一直觉得不安。所以我想到那里去看看,平台不同的话,眼界也就不一样了,想去感受一下和我们这里不一样的环境氛围。”

杨同学第一次的考研目标是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而2016年考研他将北大经济学院金融专硕作为他的目标。“因为是二战,用金融术语来说,就是风险偏好系数变小了,主要是考虑的因素变多了,择业,家庭,还有自己对将来的预期都发生了变化。”

所以杨同学并没有坚持第一次的考研目标。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既然选择了二战之路,便只顾风雨兼程。

徐德安在去年六月份就辞职备考了。开始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考虑在家复习,但他的父亲认为读书该有读书的态度,于是就决定“背书包上学”。问道现在他的备战情况,他表示:“工作了一年有些知识内容忘了,对我而言,最困难的还是强化知识储备。和第一次考研相比,学习方法没什么变化,只是目标明确后学习心更静,学习效率明显比第一次备考高得多。工作了一年,自己稳重了很多,心态比较平和。”

如果把考研比作行军打仗,除了比谁的体力更好、耐力更强外,还要比谁的负重更少,包括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负重。备考过程中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一种较为轻松平和的心态去复习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候有些知识遗忘得很厉害心里会慌很慌,这个时候我会听听音乐让自己放松一下,或者什么都不做一个人冥想一会。”这是徐德安解压的方法。

接受我们采访时,距离2016年考研还有不到20天了,汗水、努力、奋斗、付出都将化为实现梦想的阶梯。“希望和我一起二战的都能成功。”这是杨同学对“二战考研族”最简单但却最真实的祝福。拨开雾霾,抛下顾虑,大胆向前。考研是一条路,也许艰辛,也许平坦,但走过这条路肯定就是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