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专业硕士让数据“活”起来
[摘要] 数据不断产生,而且越来越多。尽管当今“大数据”潮流让我们获得了海量数据,但掌握这些海量数据本身并无意义,真正的意义体现在对数据信息进行专业化的处理。这就使统计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应用统计学应运而生。
大数据时代是现代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数据不断产生,而且越来越多。尽管当今“大数据”潮流让我们获得了海量数据,但掌握这些海量数据本身并无意义,真正的意义体现在对数据信息进行专业化的处理。这就使统计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应用统计学应运而生。
突显实践分量
走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院长纪宏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贴的各种柱形图、折线图、饼形图。记者凝视许久,仍看不出什么“名堂”。“你可能不熟悉统计学,我给你举个例子。假如统计学是一把大刀,那么统计学学硕就是‘铁匠’,他知道如何打出一把好刀来。但‘铁匠’舞刀弄剑不敌关云长,关云长就好比应用统计学专硕。”纪宏告诉记者,虽然只增加了“应用”两个字,但分量不轻。
“即使教育部一直努力提高专硕的‘含金量’,也还是有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专硕。”纪宏认为,专业硕士点的成立完全符合我国职业培训体系。我国职业需求呈“金字塔”模式:职业高中培养的是初级劳动者;大学阶段分本科和专科,培养的是中级劳动者;研究生阶段分学硕和专硕,专硕是“金字塔”顶端的高级劳动者。
在纪宏看来,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科学和艺术。统计学学硕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统计方法,就像科学家;而应用统计学专硕作为处理大量数据的人才,“玩转”数据,更像艺术家。“也可以称应用统计学专硕为工程师,因为他们还要学会使用软件来处理数据。”纪宏笑着说。当然,理论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这两种硕士,一个侧重理论创新,一个侧重案例开发创新,可谓“各司其职”。
让数据“活”起来
之所以称为“大”数据,是因为它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大数据如果没有被挖掘、分析、可视化地呈现,就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字。只有应用统计学才能让大数据“活”起来,变成人人都能读懂的信息。
大数据起源于对超市数据的挖掘。最初美国80%的超市顾客都持卡消费。通过分析这80%持卡人的信息,超市可以判断哪些物品或活动更能吸引顾客,从而增加“回头客”的数量。在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的任务更加艰巨。一个优秀的调查分析师不仅要能处理数据,更要看到数据背后的潜在市场。
“统计学本身就是一个横向学科,涉及各个领域。在大数据时代,它更是对应多个职业。”纪宏认为。简单地说,统计学就是通过分析数据,研究其中的联系,得出相应的变化规律。在大数据时代,统计学就要将传统文本、图像的统计、分析向数据分析转变。“理工农医文,没有一个领域用不到统计学。比如新闻领域,收视率的调查就需要统计学。”纪宏举例说,又如一个秘书把领导的行程列成数据表格,按照统计学分析、解读,不仅能掌握领导的生活习惯、减轻自己的工作强度,而且能“轻而易举”地了解领导的工作作风,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
21世纪是统计学的世纪。随着信息化、市场化的加深,统计学让数据“大有可观”。应用统计学更是让数据变“活”、变“亲切”、变得更有价值。
院校方向各异
作为统计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纪宏对大部分高校统计学专业培养的侧重点都有所了解。“这个专业培养方向是多元化的,全国至少有五六个培养方向。”厦门大学侧重经济统计;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侧重金融统计;中国人民大学门类比较齐全,涉及经济、生物与卫生流行病、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南开大学侧重工业统计;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侧重理论统计;复旦大学侧重管理统计;首经贸侧重金融统计分析和市场调查与分析。
首经贸应用统计学的培养非常有特色。在开设课程时,实践比例占大部分。教学方式采用课程授课、案例研讨和专业实习等多种形式。“我们可不是通过数学进行推导的。‘双导师制’早已实施,校外的导师是我们精挑细选的统计学‘大亨’。”纪宏笑着说。学校应用统计学实习基地设在银行、统计局等“高平台”。
“很多人认为学统计学,数学要倍儿棒。其实对于专硕来说,不会涉及高深的数学推导,明白就好。”纪宏介绍,应用统计学更欢迎“对数据有感觉的人”来学习。与学硕不同,专硕不用每天“咬着笔头”冥思苦想和数学公式“打交道”,而要真正动起手来解决实际问题。“既要有从海量数据中捕捉信息的能力,又要有过硬的软件使用能力去处理数据。”纪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