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讲述考研复试备考攻略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3130发表于2016-01-25

[摘要] 距离2016年研究生初试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星期,预计初试成绩将于2月中下旬公布。考生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备考复试的重要性,利用这一个月时间提前做好面试准备也是十分必要。


距离2016年研究生初试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星期,预计初试成绩将于2月中下旬公布。考生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备考复试的重要性,利用这一个月时间提前做好面试准备也是十分必要。考生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做好备考?复试前是否需要提前联系导师?考研生不妨听听过来人以及高校老师有何建议。

备考攻略

过来人:根据学校选教材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研一学生陈同学建议,考生要打听报考的学校是等额复试还是差额复试。“如果是等额复试,笔试上线了其实基本上就是被录取了。但现在高校大多是差额复试,如果是这样的话,学生在复试前需要仔细熟悉该专业的细则要求,根据学校选择相关教材研读。专业问题一般不太难,结合自已的兴趣角度适当介绍就好了,放松心态最要紧。”陈同学说。

作为广东省内众多学子考研“大热”——中山大学的复试又该如何准备呢?中山大学法学专业研一学生小林表示,中大在复试过程中比较注重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我的专业在复试时是提供几个英文片段现场翻译成英文,很多同学在这环节上失分。建议考生在复试前要了解清楚学校常用书目是什么,不然就会南辕北辙。”小林说,“至于专业课的复习,考生不妨多关注与专业有关的热点问题。”

导师:专业基础和沟通能力很重要

在导师的眼中,什么样的学生更容易打动自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教授把读研比喻成“做生意”,就是要双方的需求达成一致。“首先当然是符合专业需要,因此扎实的专业基础很重要。另外,还有重要的几个标准,一是英语水平要达标,由于我并不是英语专业的导师,有一个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互助,效率会相对高很多,而且翻查外国文献,也要求你有一定的英语阅读水平;其次,要有出色的归纳总结能力,任何事务都能简单明了的说明,也是让科研更加顺利进行的关键;最后还需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这也是我最看重的能力。”陈教授说,“要敢发表意见,不要怕说错。最怕不说话、不吭声的学生。”

考生疑惑

是否有必要提前联系导师?

考研学生复试前与导师取得联系向来存在争议,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走后门”行为。有高校老师表示,双方提前沟通了解并没有问题,但考生不应将这种做法当成是投机取巧的“旁门左道”。

过来人:提前沟通可了解研究方向

“法不禁止即可行,我认为这是无可非议的,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判断和考量。但不得不说这样会有风险。要是老师认为这是可行的,那么提前联系就是个很好的自我推荐机会。但要是老师认为你这是在走后门,自然就不会理会或录用你。”清华大学研究生陈同学说。

此外,是否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很大程度与学科性质有关。“理工科需要长期和导师做实验,接触会很多,提前沟通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性格特点等是很必要的。不然到时了在实验室才发现自己不适合那就太晚了。”曾在中山大学读研的梁同学说。“文科类的专业学生主要看自己的意愿。事先联系导师其实是个毛遂自荐,也是一个让老师提前了解你的机会,是一种双向沟通。

导师:沟通可以 勿长“歪心”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教授表示,尽管目前初试成绩还没有出,但已经有学生提前联系自己。“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找来我的联系方式,打电话给我就自我介绍,”陈教授说,“这种情况我都是直接把自己的邮箱给他们。”

陈教授认为,提前联系导师便于导师了解学生,但更重要的是看这种行为背后的意图。“有些学生就是想挖复试的题目,或者了解导师的为人等以便更有利于自已顺利通过复试,这些都是旁门左道。作为导师本身,我更希望学生介绍所学课程、研究意向等与学术有关的信息,最好以信件或邮件的方式。通过这样可提前了解学生,也更利于以后的合作。”陈教授说。

复习建议英语:寒假多做场景模拟练习

考研专家表示,口语一直是中国学生比较弱势的地方,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可以多看看美剧、英剧,跟着说出来,练练自己的发音或者说出来的感觉,口语实在差的同学,一定要做考前场景模拟,可以利用春节在家的时间,让爸妈扮演面试官,你来进行口语表达。

网上关于英语口语考试的模板有很多,但面试官的问题也是会新旧更替的,不会始终按照刻板的几个问题来问,提升自己的口语能力才是应万变的利器。与此同时,部分口语考试老师常常会问跟你本科专业相关的事情,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拿出专业外语内容再复习一遍。

专业课:多了解专业领域新成果

考研专家指出,专业课的复试资料不要等到知道分数和分数线的时候再去搜集,应该有“万事俱备,只欠分数线”的准备。网上会有一些网友的回忆版本,尤其是论坛里;如果有学长学姐可以咨询,也是再好不过了。

复试不再像初试,把书中的知识点背牢就差不多了,面试中老师更看重你的专业素养,所以多看一些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论文,把自己背的理论和现实研究成果相结合,学会举一反三,让老师看出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要留意“新”,还要巩固“旧”,初试前背的专业课知识不能忘记,有空还可以看一些专业的经典书籍,报考院校老师的书、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