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接收首批法律研修学者和实习生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661发表于2015-10-17

[摘要] 最高法已经颁布《法律研修学者制度》和《法律实习生制度》,此次接收学者、实习生进行研修、实习是制度颁布后的第一次。此前虽然也曾有过接收实习生的情况,但没有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而在司法机关建立研修学者制度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昨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首批法律研修学者、实习生座谈会。10名来自北大、清华等高校的法律研修学者将在最高法研修一年,50名法律实习生将利用6个月的实习期限开展实习工作。

据悉,最高法已经颁布《法律研修学者制度》和《法律实习生制度》,此次接收学者、实习生进行研修、实习是制度颁布后的第一次。此前虽然也曾有过接收实习生的情况,但没有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而在司法机关建立研修学者制度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研修学者制度采用项目课题制,根据研究工作需要,研修学者可以出席或列席会议,参加司法解释的调研论证等。采取定期驻院和在原单位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并需提交研究成果。目前,10位研修学者的课题涉及“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司法服务、公益诉讼制度、司法救助制度等多项内容。

法律实习生以硕士、博士为主,结合工作需要确定实习部门,由于报名人数较多,接收名额从30名增加至50名。据了解,法律实习生将主要采取导师制,实习生担任实习法官助理或实习书记员。法律实习生制度还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

对话

研修学者侯猛:有机会深入最高法的内部对研究有帮助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侯猛是首批10名入选的研修学者之一。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就此次研修与其进行对话。

北青报:作为研修学者,会有多少时间在最高法驻院研究?

侯猛:我们是两肩挑,在学校也有课程,每周应该会来最高法一到两天,寒暑假可能会多一些,集中研习时间规定不少于60天。因为是研究课题,不是挂职,所以驻院时间比较灵活。

北青报:你的研修项目是“司法人员分类管理经验研究”,当时选择这一题目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侯猛:司法员额制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我过去研究的经验,选择了这个题目。而且我之前也在云南参与过员额制的田野调查。员额制实际是这轮司法改革的“牛鼻子”,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是司法改革的重中之重。

北青报:在最高法驻院研修,和之前你的研究相比会有哪些不同之处?

侯猛:以前一直没有机会深入最高法的内部来观察法院的具体运作、改革政策的制定过程,所以对于我来讲,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也有助于我对最高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对我自己的研究有所帮助。反过来说,也会使自己的应用研究更具有针对性,也有利于研究成果的迅速转化。

北青报:你的此次研修研究成果,能否运用到司法改革的实践中来?

侯猛:这次的研修题目是和业务部门联系在一起,所以我的对接单位是政治部和司改办。涉及政策制定和修改的时候,自己研究的发现可能会对他们有一定的建设意义。从局外人的视角来看政策的实施,可能会为他们提供一些借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