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用是文科?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1039发表于2015-10-14

[摘要] 文科的式微也许可以说是历史进程中的必然,毕竟中国文化根源儒学在魏晋时期也会面临式微的窘境,更何况是在以商业法则论人才的今天,但人文精神的传承却始终是不能断绝的。社会所需求的不仅是“有具体目标,其成果可以量化”的,也包括更长远的需求——“需要传承知性,培养创新的根基”,不应只顾及前一种需求,而忽略后者。

几个月前,关于日本公立大学“去文科化”的消息又一次引发关注。这事或许真的是太打击文科人的骄傲与自尊心了:文科是传承人文精神的载体,怎么能说无用呢?

2015年6月,日本文部科学省面向国立大学下发《国立大学法人等的组织及业务重议的通知》要求国立大学“特别是教师培养类专业和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院,在制定组织改革方案时,要考虑到18岁以下人口的减少、人才的需求、教学研究水准的确保以及作为国立大学的职责等要素,废除相关组织或积极尝试向社会需求较高的领域转变”。

据日本《读卖新闻》24日所做的舆论调查(8月24日发布)显示,日本全国拥有文科系的60所国立大学中,26所大学计划从2016年起,废除以法学系,经济学系,师范系等为主的文科学系。受此影响,日本文科系的1300名招生名额将被废除,同时现有在读文科系的学生,将被分流至其它学科。

这无疑都显示了传统社会人文学科的式微。无独有偶,在我国,文科所面临的危机恐怕更为严重。以考研为例,经过四年的大学本科教育,很多的文科学生非但没有更加喜欢自己的专业,反而是在无奈中转向经济学等综合性专业。再以大家最关心的就业为例,即使是文科研究生的工资恐怕也远远不及专科生。故此21世纪以来的文科一直饱受批评,“教学培养目标不清晰明确”、“专业与职业不对口”、“社会还原度低”——而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是文科存在的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现代商业社会,文科总是或有或无的和“战无力”划上等号,毕竟文科最接地气的职业——畅销书作家与电视学者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除了十年磨一剑的累积,还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代价。除此之外还要面临无常的现实:你要成家、你要立业、下一代要上学、你要养老,用金钱堆积起来的人生总是会压垮文科生的脊梁。

那么,当百无一用是文科的声音困扰着我们的时候文科到底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对此,考试点老师的答案是肯定的。

文科的式微也许可以说是历史进程中的必然,毕竟中国文化根源儒学在魏晋时期也会面临式微的窘境,更何况是在以商业法则论人才的今天,但人文精神的传承却始终是不能断绝的。社会所需求的不仅是“有具体目标,其成果可以量化”的,也包括更长远的需求——“需要传承知性,培养创新的根基”,不应只顾及前一种需求,而忽略后者。

对文科人而言,追求快速的回报是困难的,不过又有哪个专业可以一蹴而就呢?以当医生为例,要上五年本科,学生物学、生理学与病理学等,拿刀解剖,当住院医生见习,然后才有资格。真正的文科者应当通过精神创造为社会治病,这怎是知识分子一拍脑袋就可以开方子的。

文科者,要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不要觉得“满腔才华,无处变现”。即使是以文取仕的两千年前,怀才不遇也是传统文学的主题,李白的牢骚诗、蒲松龄的鬼怪谈可不就是出于“不遇”。

物质与精神虽不可齐头并进,但缺一不可,真正有精神追求的文科人,若能为人类文明传承做出贡献,相信自然会铭记于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