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新增11大考点解析
[摘要] 2016年考研大纲中,考研政治新增11大考点,对这些考点你了解多少,今天与大家分享新增11大考点的详细解析。
新增考点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2、可以从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三个方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5、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新增考点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2、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3、意识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并通过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
4、意识的能动作用要受到客观世界、历史条件的制约。
新增考点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实现的,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就是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范畴。这些基本范畴从不同方面反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整体与部分,是揭示事物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构成要素与事物整体之间关系的范畴。正确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是分析与综合相统一思维方法的客观基础。
2、原因与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3、必然性与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4、可能性与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就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5、现象与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又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6、内容与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我们既要重视内容,又要善于运用形式。
新增考点4:唯物辩证法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1、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3、要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4、唯物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性。
5、“四个全面”战略构想是唯物辩证法思想的集中反映和深刻展现。
6、“四个全面”战略构想全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尤其是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新增考点5: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底线思维能力。
1、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
2、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
3、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关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4、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
5、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事业中,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增考点6: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的创新。
4、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是我们的治党治国之道,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道,也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之道。
5、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做到坚持与创新的统一。
6、只有进行创新,才能不断发展,理论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
新增考点7:自然经济
1、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2、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3、自然经济是同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
4、在人类历史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都很低,社会分工极不发达,因此自然经济是这些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形式。
5、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
新增考点8: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1、二战结束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了国际货币体系,亦称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对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维护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2、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深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矛盾的激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西方国家普遍走上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
3、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是金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
4、在金融垄断资本的推动下,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和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5、随着实体经济的资本利润率下降,面对激烈竞争,实体经济部门不得不把利润的一部分投向金融领域,导致金融资本的急剧膨胀。
6、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
7、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不仅给资本主义经济,也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
新增考点9: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1、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阐述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
2、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各国工人政党于1864年建立了工人运动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国际”。
3、在第一国际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展开同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和巴枯宁主义的斗争,使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基础。
4、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5、尽管巴黎公社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公社期间所实行的一系列主张和措施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工人运动留下了宝贵经验。
6、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新增考点10: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深入揭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入阐发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和社会主义现实的启示,可以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六大方面:
1、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2、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3、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
4、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5、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政党作为阶级的一部分,一般由本阶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分子组成。
6、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新增考点11: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1、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勾勒了未来社会的大体轮廓,但是他们并没有规定未来社会的各种具体制度和实施方案。
2、马克思、恩格斯历来反对不顾实际情况照搬照抄自己的理论,反对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
3、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提供了科学方法。
一方面,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准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本质规定,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另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和一般特征,但它是一种科学预测和对社会发展趋势的分析,在实践中不能僵化地教条式地对待它。
4、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背离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目的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就走向了邪路。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终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和具体国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
7、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对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政党和国家具有普遍的意义,各国共产党人要善于把这些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独立探索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