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主要内容
1.需求理论
2.供给理论
3.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4.研究方法
5.弹性理论
6.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二 效用论
1.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2.边际效用分析
3.无差异曲线分析
4.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三 生产论与成本论
1.生产函数
2.短期生产函数及其最优要素投入组合
3.长期生产函数及其最优要素投入组合
4.规模报酬、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5.短期成本
6.长期成本
四 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
1.完全竞争
2.完全垄断
3.垄断竞争
4.寡头
5.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基础知识
五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1.生产要素的需求
2.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及要素均衡价格的决定
六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1.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2.福利经济学与帕累托最优条件
七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垄断
2.外部性
3.公共物品
4.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八 国民收入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2.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3.与GDP相关的其他总量
4.国民收入均衡条件(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
九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均衡产出
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3.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4.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
5.乘数原理、乘数作用机制与条件
十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1.投资的决定
2.IS曲线
3.货币供求与利率决定
4.LM曲线
5.IS-LM模型
6.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
十一 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财政政策及其效果、政策工具及其运用
3.货币政策及其效果、政策工具及其运用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十二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曲线(AD)
2.总供给曲线(AS)
3.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
十三 失业与通货膨胀
1.失业及其类型、奥肯定律
2.通货膨胀:成因、效果与政策
3.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十四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1.汇率与国际收支
2.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IS-LM-BP)模型
3.调整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政策
十五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1.经济增长及其理论发展
2.经济周期及其理论发展
十六 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与共识
1.现代货币主义
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3.新凯恩斯主义
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异同
十七 经济学前沿动态与经济热点分析